close

季節到了,徐逸輝跟山上的朋友們,有模有樣地採茶,可是裝備完全業餘;本來就不是以種茶為業,徐逸輝其實在竹科工作,只是院子裡有前人留下的茶樹,順便吧,一定得做的是割草,免得蛇跑進人的活動範圍內。


人卻還不知不覺,這是山上生活,一件很重要的事,徐逸輝的設備也很齊全。山村居民徐逸輝:「這東西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是,一般山上都會養狗,狗在草叢裡面就嗯嗯,打掃一下,啪,戴這個就比較安全。」

這些都是徐逸輝跟太太呂淑雅,4年來山居生活的心得,本來是都市人的夫妻倆,6、7年前,只是上山賞桐花,沒想到苗栗山裡一段像是桃花源記描述,「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的山路,展開他們移民上山的機緣。

山村居民徐逸輝:「事實上是看到一則報紙廣告,說有觀山、望海、看夕陽,就過來賞油桐花,沒想到以為是咖啡屋的廣告,後來才知道是賣土地的廣告,看了以後真的很喜歡,就很衝動地訂一塊地。」

徐逸輝太太呂淑雅:「是衝動了一點,可是這片森林,我覺得讓我很舒服。」

說起來,呂淑雅在上山買地之前,就先「衝動」過一次了,她辭掉了人人稱羨的公立醫院社工師工作,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結果答案在山上。

徐逸輝太太呂淑雅:「其實我們以前住在都市的,生活條件不差,我們也一直認為,我們會在那棟房子,定居到很久很久,可是自然給人的一種蛻變,是可能一直住在都市裡面,不能體會的。」

秀秀氣氣的呂淑雅,原來是有些冒險性格的,這片山區早期,雖然曾有礦工、茶農居住,不過產業沒落,人跟著差不多都搬光了,甚麼叫「荒煙漫草」,就是這塊地剛被夫妻倆買下時的模樣。

山村居民徐逸輝:「我當初買地的時候,覺得這裡實在太棒了,就找三五位最好的朋友,看看他們有沒有意願,買在旁邊,大家一起住,這樣不是很棒嗎?結果大家因為還沒開墾好,所以會覺得『你是不是頭殼壞去』?」

本來只是計畫退休後,上山定居的徐逸輝,不久後可是想更多,幾次帶孩子上山來走走,覺得該要有個落腳、梳洗的地方,搭帳棚吧,漸漸不夠了,他動念要蓋木屋,而且自己畫了圖,邀了從化工廠退休的爸爸加入,自己就要動手蓋了。

山村居民徐逸輝:「我常跟人家開玩笑說,我在蓋木屋之前,我自己動手蓋過一個狗屋,我老爸呢,在年輕時蓋過鳥舍,2個人就,也不能算衝動,其實也研究了2、3個月,覺得應該有信心。」

徐逸輝當時做了不少功課,法規之外,那裡可以施工?水該怎麼走?他問了很多地方老人,也常去一些木工師傅的工作現場觀察,再來,就自己上陣了。

山村居民徐逸輝:「那卡車把木料載過來,哇,那個木料像小山一樣,哇,這麼多木料,要全部把它釘完,釘到甚麼時候啊?但是既然木料東西,都載過來,頭都洗下去,不把它洗完也不行啊。」

「頭一洗」是連續10個月,一有假日就上山做工;而這麼個「門外漢蓋木屋」的消息,據說當時傳遍建築圈,很多建築師、學生,呼朋引伴來觀賞,順便也會給一些意見,不過最後動手的,就還是徐逸輝父子倆。

山村居民徐逸輝:「禮拜六結束,禮拜一的時候手都會發麻,因為我們當初是用鐵鎚這樣鎚的,震動很厲害,所以通常,手都會發麻2、3天,到禮拜四、禮拜五,稍微好了,又上來釘了。」

就當練身體吧,徐逸輝說另一個意外收穫,是他本來的懼高傾向,工作中,被「喬」過來了。山村居民徐逸輝:「有一次我爸爸,在裡面釘木板,我在外面,應該是在處理防潮,結果樓梯滑走了,我就掛在屋簷,一隻手掛著,趕快抓住屋簷,梯子也掉了,趕快向我爸爸求救啊,他好厲害,從閣樓,三兩下就跳下來,幫我扶樓梯,要不然,我就不知道能撐多久,我那時候第一次看到我爸爸健步如飛的樣子。」

小輩們也有出乎徐逸輝意料的表現,2個女兒,據徐逸輝說,曾經是「地上沒舖水泥就不敢踩」的都市小孩,後來卻能開開心心把爸爸買來當肥料的牛糞,當沙發來坐。

山村居民徐逸輝:「她們上來以後,就竹林樹林裡面,到處跑、到處鑽,根本還不曉得樹林裡可能有蛇、有小動物這種。」

這個生態池,也是2個女生跟爸爸協力的作品。山村居民徐逸輝:「其實這裡面都有那個小螺,牠們是螢火蟲的食物。」

池子裡的魚,幾次因為雨大、水大,流走了;不過,像是浮在桐樹林當中的小木屋,卻撐過了好幾次颱風考驗。山村居民徐逸輝:「我這棟木屋完全都是用木構的,一般木屋,比如窗戶跟門,會用塑鋼或鋁門,但是我是所有門窗,都是用木構,桌椅也是完全自己製作,我們希望這個房子,當你看到這個房子的時候,你感覺它應該就是在這裡,而不是很突兀的,怎麼有一間房子在這裡。」

徐逸輝現在還是每天山上山下,上班下班,不過一回家,就是與山林共同呼吸,這種生活是讓不少人很羨慕的;徐逸輝笑說,他的「DIY之王」的稱號,可能即將拱手讓人,因為已經有人在旁邊買了地,也要自己動手蓋木屋。

徐逸輝太太呂淑雅:「我們買了一塊地之後,會覺得要找親朋好友來一起住,反而都沒有這樣子,一個成功的案例,反而是自己來買地的鄰居,就比較有這樣子共同的理想跟理念,所以就容易,生活上的互動或是一些開墾,我們就說開墾,因為以前沒甚麼住戶,所以有一點,慢慢會培養出不一樣的,跟都市不一樣的情感。」

感情好也會有「副作用」,就是大家常會坐下來,一聊就忘了時間;一年前還是科技人的吳啟男,倒是很享受這種生活。山村新居民吳啟男:「我記得我國小,去九份玩的時候,那時候都還沒有開始,九份都還沒開始,我跟我同學講說,這以後如果做一些給人住的地方,應該不錯;那時候我就被人家罵說,好像精神有點問題,可是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

又是一位上山築夢的人,特別的是,本來說是提早退休的,這幾個人上了山來,卻又幫自己找了一番新的忙碌;原來在徐逸輝的手工木屋之後,他們希望讓大家認識更多的手工之美。

也是因為太愛這片山林吧,希望它不會在經濟壓力下,被人做無謂的開發,希望山林裡原有的住民,可以保有原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所以一群人,開起一家公司,要幫山村小農,以及手藝工作者,打開銷售通路。

這天大家相約,一番山路曲折之後,到另一個山村,拜訪有28年經驗的資深菇農;香菇還沒到採收的時候,看起來小巧圓潤,可以採收的,會有手掌般大,這裡是用傳統柴燒法,30個小時以上慢慢烘,慢工細活,有相當不錯的品質。

徐逸輝太太呂淑雅:「這個地方不是那麼現代化的設備,可是它保有傳統的製程,還有空氣對流,我喜歡這樣子。」

不只自己喜歡,由呂淑雅帶頭一群人,要把這些傳統、勤墾,可是默默無名氣的山村產品,介紹給山林以外的消費者認識。

林先生也是一位長年浸淫農事,說到行銷卻,一個頭兩個大的前輩農友;現在有呂淑雅幫忙銷售,他專心挑戰一般餐桌上,比較陌生的蔬果,這一叢斑斑駁駁的,是留種用的芝麻葉、甜菜根,這裡一排一排,長得活潑健壯。

原來吳啟男,還是個愛做菜的人,提早退休,也為了要盡情鑽研烹飪之道,不過真正的大廚,是另外一位,邱冠銘是素食界正嶄露頭角的廚師,連續拿了幾次比賽金牌後,被吳啟男這些滿懷熱誠的食客,從都市拉上山來。

山村新居民邱冠銘:「來這邊的話,我會覺得有時候做醬汁,我都笑說大家一起修行,而且很開心,一個人你這樣慢慢,靜心,靜心做的話,其實有的時候,很多靈感會來。」

原來這些人想的行銷包裝,不只是一個漂亮包裝袋,一些山村的農產品,如果原貌呈現,在這個人人忙碌,下廚時間越來越少的年代裡,可能銷量有限。

所以邱冠銘、吳啟男,常在這個小廚房裡動腦筋,幫這些農產品增添不同風貌,也幫家庭煮夫、煮婦省功夫;就這樣,農戶手炒芝麻的努力,古法釀醬油、釀醋的用心,還有茶油的傳統風味,集合成了一瓶瓶香醇綿密的沾醬。記者:「現在感覺怎麼樣,山上的生活?」吳啟男:「看我的笑容就知道了。」

是不是吃了這些集合山村心意的食物,也能有這樣的笑容呢?晚餐時間到了,左鄰右舍聚集到呂淑雅家的廚房,大家很快分配任務,各就各位,頗有些台灣傳統村莊裡,廚房不分你家我家的味道。

呂淑雅:「其實我們做這菜,都很簡單,像我這拌上去就好了,簡單料理,但是味道不簡單喔。」

剛剛看到邱冠銘研發的各式醬料,要派上用場了,芽菜紫菜捲,淋上清香的柚香沙拉;山茶和風沙拉醬,搭配日本風的山藥絲;而濃厚的絹胡麻醬,配豆腐剛剛好,很快就可以大快朵頤。

邱冠銘:「這幾年,我做了很多,我以前可能不曾想過,或是做的事情,這個過程讓我覺得非常的自在,也很快樂。」

自在山居,卻又要很入世地做生意,不衝突嗎?邱冠銘:「很多東西也是邊學習邊推動,到底要推到甚麼程度,事實上並沒有真正預設的目標,我個人是認為這樣,就像我們來山上,也是不是事先規劃好的,很自然而然,就往這個方向去走。」

寧靜山林,自己理想的房子裡,一群人自然而然,攜手努力,這應該已經是很多人羨慕的夢了吧!

 


九份民宿,85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kao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