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819 09:28:17)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台灣音樂中心將自8月22日至11月25日期間,推出為期三個月的「2009寶島聲歌祭」,以一系列與祭典儀式、歌謠相關的演出與講座,將束之高閣的音樂資料回歸到生活中,同時再現多元且豐富的台灣歌謠。在八八水災災情未弭的現在,台灣音樂中心也特地邀請小法陰陽師團—澎湖普安堂,在今(18)日記者會現場,咒請神鬼起舞操演五營的天兵天將們,為我們的城市淨化祈福,文建會主任委員黃碧端及第一處處長兼任台灣音樂中心主任方芷絮皆親自參與,祈禱全台同胞走過傷痛。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當初活動在準備時,無法預料會發生八八水災,台東、高雄一帶,是台灣原聲發聲最為豐富的區域,雖有早期的文史工作者曾做了相當多的田野調查,保存部分的音樂,不過音樂是流動且隨著時間不斷地發展的,因此主委也說,保持的工作必須持續不斷,而台灣音樂中心就是在做這樣的持續工作,並且努力使這些原聲的音樂,可以持續被紀錄留存。


本次「2009寶島聲歌祭」活動邀請五大表演團體,囊括傳統與流行、祭典與表演的漢族及原住民的歌謠與祭典,活動主題由遠古的美麗傳說發想,認為天際的神明與地上的人類之間,曾有緊密的聯繫。他們曾使用相同的語言、來往自由無阻隔,卻在人類文字形成前,天上與人間的交通與語言突然消失殆盡,自此人們轉而只能透過歌聲與舞蹈,向神明祈求豐收、祝禱平安,於是,歌舞成了人類與天地神明溝通的語言。


在原住民或漢族社會裡,歌舞祭儀無不和人類生命禮儀、歲時祭儀有著密切關聯。時至今日,人們不像先民靠著歌聲溝通情感、傳承經驗,卻依然習慣藉由歌唱來表達情感與傳遞感動。因此,「2009寶島聲歌祭」將帶領民眾走進大自然,體驗以天為頂、以地為幕的廣闊生活,在享受夏日午後的戶外音樂會之餘,也能跟著不同演出團體一起歌舞。


台灣音樂中心以台灣音樂資料的研究、調查與管理為主要任務,與其他藝文館舍的推廣活動目標有所不同。因此,秉持著鼓勵與引導表演者發揮「在傳統中創新、在創新裡實驗」的精神,每年定期籌辦主題藝術季活動,一方面展示台灣音樂的各種面相,以提供研究者、創作者、演出者最直接感受的啟發與素材;另一方面也將不同文化的音樂特色,以主題式的系列演出,回歸到人群中。


「2009寶島聲歌祭」活動自8月22日開始,將進行到11月25日,活動共分為三個系列:8月22日至9月19日期間規劃為「戶外音樂會暨導聆講座」、10月7日~10月9日為「亞太音樂工作坊」,而11月4日~11月25日則規劃「母語歌謠教學研習營」。


「戶外音樂會」以祭典音樂為主,每場演出均聘請專家到場導聆,內容除了有來自鄉野純淨原音的原住民祭儀,以及漢族社會中傳統祭典的儀式陣頭,讓聽眾能回味及感念先民們傳唱百年的美麗天籟外,更安排目前活躍於流行音樂圈中的新生代原住民歌謠樂團,如;來自都蘭山的巴奈與Message樂團,以及南投信義鄉的Lileh之聲等。


除了再現台灣傳統的音樂文化,「2009寶島聲歌祭」也特別結合亞太藝術節活動,以「亞太音樂工作坊」為國人引薦中南半島的音樂文化。工作坊以湄公河傳奇為主軸,呈現中南半島的傳統藝術文化,特別將焦點鎖定在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等四個國家。邀請寮國民歌說唱、越南竹管擊樂及弦樂合奏團、緬甸曼德勒懸絲傀儡及桑彎樂團、柬埔寨皇家皮影戲團及民族樂舞團,以工作坊的方式,深入體驗湄公河不同的傳奇。


由於文化與傳統仍需人們的口耳相傳與延續,透過歌謠的吟唱,不僅能從歌詞中領悟到先人的生活,也能從曲調裡感受到族群對大自然的悸動。因此,台灣音樂中心於11月份的每週三下午一點,一連安排四場「母語教學研習營」的活動,經由阿美族歌者林照玉、卑南族歌者盧皆興、排灣族博士周明傑與客家金嗓歌后姜雲玉等專家親自教唱,深刻地體驗文化意涵與音樂美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kao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