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午九點鐘,平地城市天已大亮,但位在埔里鎮山谷中的桃米里,光線才初初射入。映著朝陽,山谷裡一座七米五見方的白色建築物,身影越來越清楚。

工作人員正動手推開它外層一扇扇白色霧面門板。一根根五米高棕色圓柱,逐步亮相,帶著巴洛克時期羅馬教會的迴廊風格,呈一圈橢圓迤灑開來。陽光如浪,靜靜湧入柱間,地上篩出柱影,有如圓柱映在湖面的倒影。

環形而立的圓柱,撐起頂上橢圓的平面。斜射光線輕觸的中央空間,是靜謐的教堂大廳。類似的圓柱就地橫放架起,成了眾人聚集時所用的長椅,一張可容五人並坐,最多可坐八十個人。

不論是擎天圓柱,或如原木般渾圓的柱狀長椅,看似厚實堅固,但手掌輕貼上去便能知道:竟是紙啊。這裡是不折不扣,用紙搭建成的紙教堂。教堂主體從橢圓列柱到內部長椅,全由中空的巨大紙管構成,共58根,直徑33公分,紙壁厚1.5公分。頂天立地的姿態,打破外界對紙柔弱不堪的不信任感。

非紙不可,可不是建築師一時的玩興,而是日本阪神和台灣埔里兩個地震災區,重建過程中傳遞關懷的一連串感人故事。

一九九五年阪神震災後,日本東京的建築師坂茂在房屋全毀率達七成的鷹取地區,以他擅長的紙管建材,用少量資金且迅速組裝的手法,重建居民的信仰中心,給了這地方一間大有意義的新聚會所。

二○○五年,阪神地震十週年紀念前夕,埔里居民、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代表九二一震災居民,應邀來到這座紙搭的鷹取教會參加紀念儀式。初抵時是傍晚,昏黃日頭透射進一片橘黃光澤。不同國籍的社區媽媽,正在教堂左右,熱情準備拿手料理。大聲吆喝的嗓音、開懷的笑聲,以及濃厚醬汁的燒烤味、韓式泡菜的酸香味,就這樣在教堂圓柱間,不設防的穿梭飄灑開來。

包容的橢圓形建築,開放的空間感,透著溫暖光線,透著料理香味,透著陌生人之間的關懷。這是一座與眾不同的教堂,廖嘉展感動了。然卻在最溫馨的那一刻,他被告知這座教堂即將改建,紙製建築要完全拆除的消息。他趁自己三分鐘致詞的機會,連自己都超級意外的脫口而出:要將這座紙教堂搬回台灣。

中途考慮位於埔里的九二一重建教育園區,但覺得不夠貼近居民;他們也想過在埔里的內埔社區重建,但內埔地價高,籌款有問題。於是,最不適合當建地、地勢低漥、積水潮濕的埔里鎮桃米里,成了最終希望。

水真的太多了。這是廖嘉展、建築師和營造廠商共同的難題。但整地的過程中,他們重啟思維:既然趕不走,不如讓水留下來。現在,紙教堂前有片溼地,後有座水塘,遍植水生植物,夏天來臨時,蛙鳴荷葉間,螢光飛舞,豐富的溼地生態讓這裡熱鬧不少。

原是缺點的低漥地形,如今斜坡也意外成為不可多得的絕佳配角,讓嬌小的紙教堂周遭,宛如多了一圈羅馬競技場似的看台座位。夜間有音樂會時,觀眾能夠隨意的倚在、躺在草坡上欣賞。

 


墾丁民宿,85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kao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