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傳奇系列之3─石鼓盤(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1日電)有人說豐山有「三多」:瀑布多、吊橋多、巨石多,這個又稱「石鼓盤」的嘉義縣小山村,最近因921地震形成的「水漾森林」堰塞湖掀起一陣踏勘熱潮,再度成為炙手可熱的景點。


位於嘉雲南峰尾脊台地上的豐山村,行政區域屬於阿里山鄉,剛好在嘉義、雲林、南投3縣交界處附近,與雲林草嶺、南投竹山毗鄰,境內山環水遶,景色幽美,因此也被喻為「阿里山明珠」。


豐山是阿里山鄉5個漢族聚落之一,原本是鄒族的屬地「奇冷岸社」,後來明鄭時期爆發天花瘟疫,「奇冷岸社」因而滅社。直到日治時代,日人為了提煉戰略物資樟腦油,於是策動「腦丁」上山採樟腦,逐漸成為漢人的聚落。


世居豐山的前阿里山鄉民代表會主席許銘月表示,豐山海拔750公尺,四周盡是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以瀑布、吊橋、巨石「三多」而聞名,早年村內樟腦寮處處可見,村民幾乎都是日治時代「腦丁」的後裔。


許銘月指出,豐山村因為是山中的一個台地,從四周的山上俯瞰,很像是一個平坦的棋盤,重達數10噸甚至上百噸的巨石錯落其間,好似仙人下棋的棋子與棋盤。由於閩南人稱巨石為「石鼓」,因此又稱為「石鼓盤」。


也是「腦丁」後裔的許銘月表示,豐山在台灣光復後,被列為甲種山地管制區,進出都必須向警察機關申請甲種入山證,等到獲得警方許可後,才能出入,管制非常嚴格。


當兵時抽中「金馬獎」的許銘月說,他在金門前線服役時,每年只能返台一次,好不容易搭船回台,經過數天的舟車勞頓,但一回到豐山,卻因未能事先向屬地警察局申請甲種入山證,到了家門口,竟然不得其門而入,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由於甲種入山證必須在入山之前30天辦理,許銘月認為這種制度相當不合理,而且他是在外島服役,根本不可能事先向當地警方申請甲種入山證。「雖然我有身分證、軍人補給證,但警方說我沒有辦甲種入山證,硬是不能讓我回家!」許銘月講到這裡,仍掩不住激動。


為了打破這個不合理的制度,許銘月退伍後,投入吳鳳鄉(今改稱阿里山鄉)民意代表選舉,並擔任主席,經過多年抗爭,終於成功將豐山改為乙種山地管制區,只要憑身分證向當地警察檢查哨登記即可進入。


許銘月指出,豐山的瀑布之多,可謂當地的一絕,甚至以「群」相稱。例如「石盤谷瀑布群」,其中最壯觀的瀑布,首推「蛟龍瀑布」,這道瀑布從海拔2484公尺的塔山奔瀉而下,高蔽雲天,落差高達860米,是目前所知落差最大的瀑布,大雨過後,氣勢更為磅礡。


他說,日治時代,日人將蛟龍瀑布稱為「大瀧」(大瀑布),並繪在地籍圖上,瀑布在水量少時,分為四層流下;水量大時,分成兩層俯衝而下,在瀑布底下的潭淵中,捲起旋渦狀的巨浪,有如蛟龍翻滾,聲聞數里,難怪先民會取名為「蛟龍瀑布」。


這群「腦丁」的後裔,迄今仍保有台灣早年純樸的民風,在山巒疊嶂的星空下,石鼓盤溪嗚咽的流水聲中,頗能說古道今。這裡,住著曾目睹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美機誤炸宣帽石山的耆老;這裡,住著昔日當兵時,有家「歸不得」的民意代表,道盡一頁頁的山中傳奇。9807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kao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