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孟璟/鳳林報導〕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是一段故事、創作成藝術品!花蓮縣鳳林鎮客家文物館即日起展出的「鳳鄉客、元氣年」特展中,鎮民把自己的回憶做成藝術品,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是故事,暑假吸引民眾參觀。
鳳林鎮民廖淑梅住在花蓮溪對岸的山興里,她至今記得,民國66年颱風來襲,沖毀了花蓮溪的渡船,當時,村民合力在最短時間內,砍麻竹連夜烘烤、綁製為竹筏讓村民及學生渡河;而同年10月,有一群中興國小的老師颱風天準備搭船渡河,她目睹一頂漂亮的草帽從女老師頭上吹走,過了半小時,就傳回張箭、鄧玉英兩位老師不幸被溪水沖走的消息,這才恍然大悟,那頂草帽竟是鄧玉英的帽子,因此,她創作了作品「河壩與學校」,畫面上有溪流上的竹筏、還有一頂草帽。
呂愛英憶父 載全家上戲院
鎮民呂愛英最愛的童年回憶,是小時候跟著外省人父親,每週可「免費」進戲院看一次電影,呂愛英說,父親總是騎著腳踏車,載哥哥、妹妹、母親及她一起去,在沒有電視的時代,是非常快樂溫馨的回憶,因此她以厚紙板、布料搭建成「鳳林大戲院」,加上一張全家福老照片、老單車照片,拼貼成作品「農忙之娛」。
劉秀霞憶母 地震夜安慰她
39年次的鳳林鎮民劉秀霞記得小時候曾經歷大地震,半夜突然被劇烈的搖晃驚醒、嚇得大哭,屋內棉被、物品都掉滿地,當下,母親跌跌撞撞衝進房間抱她,還是小女孩的她才覺得平靜,這段回憶,她用棉布、麻布、菜瓜布、棕蓑等材料,拼貼成「剎那的記憶:地震」作品。
主題成果展「鳳鄉客.元氣年:『客+人』暨纖維藝術創作展」,即日至31日在鳳林客家文物館展出,由花蓮創意文化園區總監翁基峰、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講師陳淑燕指導,除了指導社區民眾挖掘家族記憶,進而藉由個人化的生命藝術創作,形塑當代客家人的歷史跟生活;另外結合鳳林鎮花手巾工作坊,展出系列社區民眾一起完成的植物染作品,相當精采。
花蓮民宿,859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