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會失業嗎?」(張雅惠報導)


一月份全國有五十七萬八千人失業,如果你不在其中,別因此高枕無憂,因為很可能是下一個失業者!測試自己會不會失業?可以看公司產業類型,也可以看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度。


主計處一月份的調查,不是第一次找工作的失業者有四十八萬六千人,這些人,他們在失業之前的行業,一半是工業,一半是服務業。


工業當中,以製造業包括了電子科技製造業的十六萬多人最多,營造業將近八萬人;服務業當中,批發零售業六萬六千人,住宿餐飲三萬六千人,金融保險一萬六千人,教育服務業一萬兩千人。


再從失業之前的職務來說,將近一半二十三萬人是生產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員、體力工,將近九萬人是技術員、助理專業人員,將近八萬人是服務人員、售貨員,五萬三千人是事務性工作人員。


從產業別來看,或許並不明顯,因為失業潮不只集中在出口導向的產業,民眾緊縮消費,連內需型產業也受到波及,但是,加上職務別分析,後勤行政、以及基層員工最容易失業。一0四公關經理方光瑋說:


「產業類別來看,製造業包括高科技、以及一般傳產製造業,這兩個產業,現在來講,平均的衝擊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大家也會看到,好像業務相關人員,他們在前一波有比較大規模的資遣動作,但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另一件事情,他們在資遣的同時,人員遞補狀況也是高的,業務類其實是利用這一波加速換血」


這一波景氣衰退,幾乎全體產業都受到影響,上班族觀察公司營收是否衰退未必準確,如果連該進都沒進的薪水都開始延遲,就必須要有最壞的心理準備。不過,方光瑋說,原本該有的福利現在刪減了,不用太緊張。


「公司營運正不正常,一般人比較難去確認,但你就看你的工作量是否減少了,如果減少,公司接訂可能縮減了;還有薪資是否按時發放,如果沒有按時,可能不只是所謂的業務緊縮,而是連最基本的財務面都出現危機。(為什麼一般福利縮水,放在比較後面?)一般來講,福利縮水是額外的報酬,公司如果想保住人力,他會先降低成本,然後才是人力成本,能縮減比較有彈性的就是一般福利,薪水畢竟是比較抗跌,不可逆的」


個人指標方面,上班族也可以衡量自己對公司產出什麼價值?能不能被取代?為什麼非我不可?因為個人績效絕對是公司擬定裁員名單的第一考量。


「你自己的績效考核是否有達到目標,如果沒有,可能是這一波裁員當中最危險的族群」


以上這些都還有跡有可循,但有些失業族學經歷耀眼,被裁員至今,仍然不清楚為什麼被裁員!方光瑋建議,上班族認真工作之餘,也要適度掌握人事風聲;公司或者部門之間,是否有整併計劃。


「無預警的狀況,有耳語或傳小道消息,因為無風不起浪,要更謹慎去了解,罩子放亮一點,聰明一點,通常建議直接去問老闆,有什麼我可以幫的,或去努力?如果老闆給你明確的方向,這時你大概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老闆沒講清楚,這時就要警覺,或者連你的主管自己都不確定下一步,這時危機就會比較大」


不過,話說回來,產業別和職務別也只是相對參考的標準,上班族本身條件才是核心價值!同樣是科技產業,代工業大受影響,但智慧型手機受影響程度相對輕微;而同一家公司,同樣的位階,但研發人才永遠無上限,後勤行政財會,替代性高的,失業危險指數大大升高。人力銀行指出,如果是人才,碰到大環境不景氣,很可能上午被裁員,但下午就有獵人頭公司開始發動蒐尋引擎;整天混日子的上班族,不景氣時很危險,但景氣好的時候,還是有被裁員的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kaoin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